2025-07-29T17:11:26
银屑病是一种慢性、复发性、炎症性皮肤病,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鳞屑性红斑或斑块,从零星小面积皮损到全身性病变均可出现,且常伴随关节损害、代谢综合征等并发症。
银屑病是一种慢性、复发性、炎症性皮肤病,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鳞屑性红斑或斑块,从零星小面积皮损到全身性病变均可出现,且常伴随关节损害、代谢综合征等并发症,对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双重打击。
症状表现
银屑病皮损典型的特征是银白色鳞屑覆盖的红色斑块。轻刮皮损处可见“蜡滴现象”(鳞屑成片脱落)、"薄膜现象"(露出半透明薄膜)和"点状出血"(刮破薄膜后出血)。常见发病部位包括头皮、肘部、膝关节伸侧、腰骶部等易受摩擦区域。约50%患者伴有甲损害,表现为顶针样甲,增厚或甲分离。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五大类型:
寻常型银屑病:典型鳞屑性斑块,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十厘米不等,可呈地图状或环状分布。头皮受累时,鳞屑常与毛发粘连形成"束状发"特征。
脓疱型银屑病: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无菌性脓疱,可局限于手掌足底(掌跖脓疱病)或泛发全身,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。
红皮病型银屑病:全身超过90%皮肤呈弥漫性潮红、脱屑,伴剧烈瘙痒,可能因皮肤屏障破坏导致体温调节失衡或继发感染。
关节病型银屑病:约30%患者出现远端指间关节肿胀、疼痛,严重者出现变形、僵硬等,需与类风湿关节炎鉴别。
点滴状银屑病:青少年常见,表现为躯干突发大量水滴状红色丘疹,多与链球菌感染相关。
发病原因
银屑病的本质是免疫系统异常。遗传易感个体在环境因素触发下,T细胞过度活化释放炎症因子,导致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周期从28天缩短至3-4天,形成异常角化和炎症浸润。已知诱因包括感染、创伤、药物(β受体阻滞剂、锂剂、抗疟药等)、肥胖、心理压力、焦虑、抑郁等。
治疗方法
局部治疗:维生素D3类似物如卡泊三醇,调节角质形成分化;糖皮质激素快速抗炎,但需注意反复风险。
光疗:窄谱中波紫外线对中重度患者有效率约70%,需注意长期光疗老化风险。
系统治疗: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、环孢素等;生物制剂如司库奇尤单抗、阿普斯特等。
中医治疗:中医辨证施治,如血热证用凉血解毒汤、熏蒸疗法、药浴等可提升整体疗效。